|
欢迎来到翁源三爱网,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您轻松玩转社区。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x
“迟日疏松径,林破几人家。水外深深竹,篱边艳艳花。风闲知子落,云静觉泉哗。羡他山里客,白石煮烟霞。”这一首意境悠扬的诗歌正是翁源县作家协会副主席、翁源县书堂诗社社长吴化勇代表作品《山行》。
在绿树成荫、安静优雅的龙仙中学校园内,吴化勇在来回踱步中,抑扬顿挫地诵读着一首首诗歌作品。诗歌伴随着吴化勇走过大半辈子。从儿时听外祖父吟诵古诗词,到如今成为一名语文教师、诗人,吴化勇的一生与诗歌结下了缘分。
吴化勇。
1977年,吴化勇出生于湖南慈利县的一个贫困家庭。因家庭变故后,其一度辍学五年,17岁才重新回到课堂。吴化勇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,在半工半读的状况下,坚持了十年。2003年,大学毕业后,他在韶关翁源扎下了根,成为龙仙中学一名语文教师。
凭借着对于古典文学和诗歌的热爱,工作后的吴化勇充分利用闲暇时间,研读古籍。此后十余年间,其笔耕不辍,扎根山区咏唱诗和远方。自2012年起,他开始活跃于全国诗词界,逐渐小有名声。在各项诗歌比赛中屡获佳绩,并于2018年被评为广东省基层宣传文化能人。
在吴化勇的影响下,诗歌创作在翁源县蔚然成风,在龙仙中学的校园内,文化氛围日渐浓郁,越来越多的学子喜爱上了中国传统文化。
发立书堂诗社,打造翁源文化名片起成
翁源文化源远流长,晚唐诗人,世称岭南五才子之一的邵谒便生长于此。其结庐苦读之地——唐代书堂石遗址让翁源百姓引以为傲。千年书堂石精神影响了一代代翁源文人。
为挖掘翁源深厚的诗词文化底蕴,继承邵谒遗风,2015年,由吴化勇等七人发起,成立了翁源县书堂诗社,吴化勇被推举为书堂诗社的社长。书堂诗社以晚唐岭南才子邵谒读书地而命名,旨在接续邵子诸贤之风教,培育滃江诗国之人才。
“翁源诗歌创作氛围浓厚,自2015年结社以来,书堂诗社发展迅速,目前已有诗友230多人,成员皆以粤北翁源籍为主。”吴化勇介绍,书堂诗社制定了“承大雅、敦诗教、扶礼乐、易风俗”的宗旨。成立以来,书堂诗社现已成功举办各类诗词文化活动数十次,大中型采风60多次。
“唐社诗校·翁源班”于2016年5月7日成立,在翁源县文化宣传部门的支持下,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几十次大型诗词公益讲座,邀请了多名全国知名诗词老师来授课。诗校开设古典诗词诵读、赏析、创作等公益课程,普及诗词知识,继承、弘扬、推广古典诗词国学文化。
“我希望书堂诗社成为‘写翁源的诗、翁源人的诗’的社团组织。发挥诗歌的育人的作用,在翁源县培育浓厚的文化氛围。”吴化勇说。
在诗社的带动下,翁源县本土社员创作激情高涨,共创作了以翁源本土题材为主的诗词文赋作品数千首,其中,《书堂石》2015年及2016年的诗词年刊,就收录了诗友们3000多首以描写翁源人情风物为主的优良诗词作品,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。
吴化勇。
创建校园文化品牌,点燃师生文学热情
在龙仙中学的教学工作岗位上,吴化勇尽职尽责、兢兢业业。在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之余,他还立足高远、创新思路。他想把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教学引入学校,在学校推行国学、诗词等传统文化教育。
从2016年开始,他开始着手在龙仙中学进行诗词、国学文化的推广。发动激发校友们的热情,为校园文化建设助力。自2015年,已经连续举办的两届由校友赞助的“龙吟杯”校园文学大奖赛,分为校友、教师、学生三个组,大赛点燃了师生们的文学激情。如今,在龙仙中学,校园文学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。
结合自身特长,吴化勇大力开展“诗词进校园”活动。结合书堂诗社的“诗词进校园”计划,他把诗词教学引入学校。在龙仙中学、翁源中学、坝仔中学开展了诗词格律培训课,共有500多名学生报名参加学习诗词写作课。
“我想通过诗词创作课,给师生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学习、交流、创作平台,提高师生们国学文化素养,为打造翁源诗词之乡、弘扬国学传统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。”吴化勇说。
此外,吴化勇还在学校大力推广“诵读经典”活动。龙仙中学从2016年开始实施经典诵读活动。如每天固定第一节课前的预备时间以及每周一节诵读课为诵读时间,并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,灵活安排,充分利用时间。诵读内容为《弟子规》《论语》和古典诗词等国学教材,通过长期的坚持,目前,学校的国学经典学习氛围非常浓厚。在他的号召下,龙仙中学还创办了校刊——《龙吟文学》。
来源:南方+客户端
|
|